2014-03-30 发布
我很想搞清楚近代史,因为近代史在我脑中是一段打过马赛克的历史,似乎这段近屈辱的历史只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至于我们为什么落后?为什么要挨打?那本薄薄的历史书没有告诉我们,只是告诉我们各种条约的内容,这些条约的内容导致我国阶级发生何种的变化,国家性质由原来的什么变成现在的什么。
现在想想,嚓,我才不关心条约上面写了什么,我干嘛要背这些破条约,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会签这些条约,难道真的只是因为鸦片战争?难道真的是我们技术落后?难道真的因为清朝有一个那拉氏太后?
直到我看到了这本讲述近代史的书,我才知道事实并不是历史书所说的那样。
看了一半,我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我真的十分十分讨厌被人欺骗。
这本书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讲到五四运动(看来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的这一段历史比较难讲得清),是人大教授张鸣选修课的近代政治史的讲稿,集结成书。
我很喜欢张鸣教授在开课时讲的观点: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大学本科都在开,但是名义上讲的是历史,实际上却不是当成历史课开的,而是按政治课开的,即使在历史系也是如此。这种课的主要目的是想给大家灌输一种世界观,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它其实是一个观念史。所谓史实,是被要求服从某种观念的。如果我们今天从一个常人的是非和真伪角度来看,这样的历史就是伪史。上这种政治课的时候,大家都兴趣不大,经常睡觉或者看小说。但别看上课的时候不以为然,其实你还是或多或少会受它影响,一到在网上谈某些事情的时候,只要涉及历史,就不知不觉地把这套东西搬出来了。也就是说,我们会鄙视一个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依赖这个假的东西。这就令人很困惑。
如果你之前怀疑过你被教育过东西,然后你去上一门课,授课老师在一开始就告诉你,你以前怀疑东西是合理的,我也曾怀疑过这个东西,经过我的论证,那些被教育东西是片面的,以下就是我的观点,你看对不对?
于是,你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之前的教育。
近代史之中,到底有什么是被隐藏起来的?
圆明园其实藏着大把的珍宝,十二兽首这样的玩意儿在那顶多算是一个水龙头,那样的水龙头英法联军怎么能看得上眼,它们十有八九是在这个园子废了之后被中国人搞到外边去卖掉,然后别有用心地用民族主义的病态心理在鼓吹,提高价格在牟利。
林则徐在去虎门硝烟之前,以为洋人的腿是直的,没有膝盖跪不下来,以为洋人是吃牛肉粉为生的,如果没有中国的茶叶或者大黄,那么他们就会因为大便不通而涨死。你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其实在实际中的样子也没有你所想的那么高大,这些都是事实,只不过这些东西在我们的教科书不会出现,在我们的博物馆不会出现,你只能通过自己去发现这些事实。
鸦片战争其实是茶叶战争,英国打仗本来的意图就是想跟中国通商,但是那时候的中国根本没有外需,英国一个劲头地在买茶叶,还要一定用银子来买,那时候英国人那里有银子,只能通过印度那银子,拿银子跑来跑去吃不消,而且中国人卖出的茶叶居然有泥沙,自己的洋枪、钢琴、鼻烟和钟表卖不出,没有收入,买入的茶叶还是劣质产品,英国人就去谈判,并想法设法去赚中国人的钱,就用鸦片开拓了中国人市场,赚取银子来买茶叶。
曾国藩发动湘军讨剿太平天国的旗号并不是维护清朝统治,他打出的旗号是卫道,说是太平天国不尊重孔子,所到之处倒孔庙,批孔子。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徒弟,坦白的是是并不出色的弟子,那时候曾国藩实在教不下李鸿章了,便叫他带着人去组建淮军去灭太平天国,李鸿章才暂露头角。
类似这样的事实还有很多,与教科书写的相比,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另外的一些事实,而不是简单地给予了一个结果,历史就是要我们反思现在,如果没有真实的历史,我们当然就不能完整地反思,不能完整的反思,那些反思出来的结果大多也只是没有基础的大厦,经不起推敲,瞬间倒塌,没有任何的反思价值。
说到底,我只是鄙视假的东西,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