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教练阳志平

2017-10-18 发布

2015 年 3 月,我正在开智社群分享每日写一千字的故事心得。那时我写千字文已超一年,这种笨方法帮我克服了写作恐惧,还倒逼我每天阅读学习,如无意外,我可能会一直写上个三五七年。

在我分享完后,阳志平老师建议说,这样每日写千字文有问题:

隐私的文字、技术类、笔记类的文章可以每天写,但公开的每天持续文字输出会损伤创造力,文气会被稀释。天天坚持对外输出这种事情,容易将酷的底线变低,同时你的大脑会习惯这种线性操作,会日益写不出更好的文章。

阳老师的建议就如当头棒喝,一下子敲醒了我。此前自己隐约感觉如此写作不妥,但留念好不容易养成的写作习惯,享受每日千字给自己带来小虚荣,个人实在无动力改变,当时听见阳老师建议,就立刻下定了改变的决心:继续写千字文,但由公开写转为私下写,由每日发转为每周发,开始翻译名家名篇。

此后,阳老师陆续在群内分享他的写作方法,推荐好看的写作书籍,我也照单全收,其他社群成员也顺势起哄,不如阳老师来个写作的分享。群成员几乎是阳老师博客读者,喜欢阳老师的文笔,有强烈的写作欲望,但苦于没有科学方法,巴不得阳老师来教教写作。恰逢阳老师当时发现其公司内部同事的写作水平也需要提升,但学会写作,那是一两次分享就可以说清楚的,得开个课程,于是在三个月后,阳老师特意开设了一门实验性非公开的课程《写作的技艺》,后改名为认知写作学一期。

阳老师首次开课,而且还是写作课,课程一发布,社群就哄抢起来,我当然马上报名,而且还买了一堆课程预习书籍,例如《翻译乃大道》、《红玫瑰白玫瑰》、《修辞认识》、《修辞感觉》等,本想自己有每日千字文写作基础,可以一边上课一边啃书,后来发现自己实在太天真……

阳老师的第一期认知写作学课程有三大特点:

1)信息量大。经常出现认知科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的专业术语,需一边上课一边记下陌生的词汇,如果没有及时查阅,下一节课就会云里雾里,课程采用直播形式,错过你就得等回放,直播还经常超时,预定是两三个小时,但往往一讲就是四五个小时,听不懂也只能一直听下去。上课已经耗费大量精力,哪还有精力看书?

2)即兴发挥。2015 年的直播技术远没有现在好,还没有手机直播、美颜、点赞、送鲜花,阳老师也没有什么直播经验,直接买个摄像头挂在电脑前就开始直播。直播画面往往是这样:课程前半段你能看到阳老师的脸和嘴不停在动,到后半段阳老师渐入佳境,想起个小故事就插播,想起某个理论就去翻查,想起某篇论文就去查证,完全不是那种正襟危坐讲课的风格。到后来,你就根本看不到阳老师的脸,只能看着他的光头在晃来晃去(后来才知道阳老师为讲此课专门去剃了个新光头),我也干脆不看课,改为听课了。老实说,这种直播体验当时看来肯定糟糕,但回头一想——课程老师是阳老师呀,那个未曾直播讲课不爱社交但写作很好的阳老师呀,也就释然了。

3)翻转教学。课程按地域分组,4 个人一小组,两两结对写作,线上相互督促,线下聚会交流。每次课程直播前都会预留十五分钟练习快速写作,同学写完作业马上提交,阳老马上直播点评。课程大作业分个人作业与团队作业,个人作业写一本教自己写作的书,建议一边上课一边写。团队作业是商业计划书,鼓励组队完成。这样的课程设置与传统完全不同,激发了我学习写作的动力与兴趣,除了积极提交作业,还积极参与课程运营,担任课程志愿者,整理文字直播稿与课后答疑。

估计在认知写作学课程中的表现还算可以,写作还算勤快,还有信任基础,后来开智学堂内部招聘,竟顺利入职,成为阳老师的同事。不过,相对于同事,我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阳老师的认知学徒。

事实证明,成为同事是通过「合法的边缘参与」变成实践共同体成员的最好途径。这样,无论是在合法性还是物理距离,学徒与老师都可同声同气,学徒可与老师一起各种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耳濡目染,就能发现认知差距,学习内隐知识,得以快速成长。

我成为阳老师的认知学徒,阳老师也这样正式成为了我的写作教练。此后两年,他影响我最大的,便是让我养成了卡片写作的习惯。

什么是卡片写作?卡片写作什么优点?我如何习得卡片写作?这得从 2015 年的一篇专栏文章说起。

2015 年 2 月春节前夕,阳老师答应给财新写专栏,为了赶稿,就在群内玩起了微信直播快速写作。

阳老师先在群里发布写作通告,约定围观规则,到时到点就开始快速写作。当时是晚上,我还在吃饭,看见阳老师直播快速写作,我就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拿着勺子往嘴里送饭,眼睛盯着手机屏幕,眼睁睁看着一段段文字从屏幕弹出,结果就看入迷,饭还没吃完,阳老师初稿就已经完成了。写完初稿后,阳老师休息一阵,我也赶紧吃完饭,再继续看阳老师快马加鞭增补修改,一个多小时后,一篇质量上乘的专栏文章就写成了。

你能想象到我当时的震撼吗?以前我写文章从来都是小学生作文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着前面的忘记了后面的,只能停下来想,断断续续,只能挤牙膏般吭哧吭哧一字接一字写,一篇原创的千字文需要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看完阳老师的直播写作后,心里就只有一个想法:竟然还有这种操作,难道之前的语文都白学了,练了一年的千字文都白练了?不行不行,我得学习阳老师的快速写作法。

不久,我看到了阳老师写的《纳博科夫的卡片》,发现阳老师是使用卡片来写作,当时文章看完就算了,知道并没有做到,现在想来,原因一是可能那个时候我还没成为阳老师的学徒。原因二是可能我还没践行认知写作学。学习有时侯就是这样,只有去到真实的现场,看到真实的人实实在在地用这个方法实践,自己才会动手去操作。

> 插入纳博科夫的卡片

我真正开始卡片写作是在 2016 年 3 月,也就是《纳博科夫的卡片》发表一年,入职开智半年之后,当时我协助阳老师认知写作学课程二期的筹备与运营。筹备前期为提高协作效率,阳老师建议我将工位暂时搬到他旁边,到课程结束后再搬回去,这样我就开始了十周在阳老师身边工作并学习的日子。

认知学徒制提到,只有通过实践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理解,在实践情境中生成的知识才是现实世界中最强有力的智慧,所以,学习认知写作学最佳实践就是从头到尾参与认知写作学的筹备制作过程,解决真实世界问题习得真知。

认知写作学二期重新改版,遇上不少问题,一是低估了筹备课程难度,这样一门交叉学科极多的课程,需要阅读大量书籍,搜集大量资料,工作量几乎压在阳老师一个人身上,而且课程大纲重构,导致此前 80% 备课资料不能用;二是采用全新的授课形式,需要重新做课件、录制视频、剪辑视频、制作卡片、调试卡片系统,需要调用大量人力配合;三是这是团队第一次大规模协同,经验不足,准备不足,人手不足。

我问阳老师,遇上了那么多问题,课程计划是否需要延期?阳老师说:坚决不能!项目推进时间表一旦制定,就不能打退堂鼓,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打攻坚战,最能锻炼人品质,我自己就经常给自己定目标打攻坚战,例如写作不写完不停笔,例如阅读不看完不睡觉,一个人做事情就是要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气势。说来我们团队都还没打过攻坚战,这下机会来了。

我与阳老师印象最深的攻坚战是首次上线课程卡片,二期课程所有知识都使用卡片封装,我负责撰写所有的知识卡片。初稿写了三四版不符合要求,此前阳老师一心备课录课无暇顾及,直到卡片上线那天,刚刚调试完卡片系统的阳老师拿起卡片一看,觉得质量不过关,决定重写所有卡片,于是就在当晚,阳老师就与我一对一演示如何快速搭卡片框架、如何批量生成卡片、如何撰写卡片、如何修订卡片细节……直到全部卡片上线,已是凌晨四点。

实践认知写作学除了打攻坚战,还有常规战,攻坚战与意志力为伴,常规战与创作情绪前行,这十周,我集中目睹了阳老师的创作状态——

譬如矛盾与焦虑,做课件烧脑,阳老师自己时不时想偷懒去微信群灌水,但又不得不叮嘱我每日提醒他「课件写好了吗?啥时候可以录?」。

譬如快乐与惊喜,备课找课程资料,阳老师购买并阅读大量书籍,经常读着读着就惊叫起来,「哇,这个写得好!」,随后折下书页做下记号,提醒我将此书中的例子摘录放进课件。

譬如认真与享受,查找科学依据翻查论文,阳老师往往一搜就是几十篇,突然想起我在旁边,然后就兴致勃勃地教我查找并快速浏览论文,找出想要的资料,提醒我课程练习题目。

譬如分享与顿悟,课程录制最后一讲,阳老师忽然没有灵感,于是便找了我和同事寻找建议,但当熟悉阳老师的人都知道,当他在询问建议的时候,你几乎不能插嘴,他会在叙述问题的时候自问自答,说着说着,就忽然「喔,我明白了!」,然后在白板上写上只有他才能看到的符号。

老师如此卖力,做学徒的当行也不能拖后腿,阳老师在备课录课,我就同步在制作卡片,每天看一节阳老师的课程(每节视频时长 45 ~ 60 分钟),标记出重要的术语、概念、知识点,再化大量时间搜索理解,最后整理成课程卡片,一天写 20~30 张卡片。

实践认知写作学的十周周,我全程看完了阳老师的 7 讲课程近 40 个视频,每周写出 150+ 张卡片,十周总计写出 750+ 张卡片。期间,我还购买了三盒纳博科夫同款卡片( 淘宝搜「索引卡」)开始纸质卡片写作实践,践行了 240+ 天后,写了 300+ 张纸质卡片,并将践行经验写成《卡片创作法之纳博科夫》。

课程结束后,我继续研习卡片创作法,整理其他创作者使用卡片创作的方法,写了《卡片创作法之梅棹忠夫》、《卡片创作法之司马贺》、《卡片创作法之王云五》和《卡片创作法之奥斯卡编剧 Dustin Lance Black》等文章,同时重启「每天写1000字」计划,建立以卡片写作为核心的小密圈,每天至少写一张卡片,分享自己践行卡片写作的心得。

现在,使用卡片写作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会使用卡片来做读书笔记、写每周总结、做会议纪要、构思主题分享、构建写作清单……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就是 8 张纸质卡片快速起稿,再用 Workflowy 逐步扩展写作完成的。

> 插入 8 张卡片图片

认知学徒制中,实践主体不是老师,而是学徒;核心的内容不是教学,而是情景学习;概念知识不存在于文本,而在于实践。阳老师的《纳博科夫的卡片》让我领略卡片写作的魅力,认知写作学课程让我得以亲身沉浸在卡片写作的环境,此后长时间的个人卡片写作更让我收获真切的实践理解。

卡片写作是认知写作。认知写作,先有认知再有写作,先有谋篇布局,才有行文写作,如名将打仗,不求百战百胜,先谋不败,再谋一战而定。写作之百战百胜意味着写一百次都还未能彻底写完文章,每次写出一点点就阿 Q 精神,自欺欺人,白白消耗精力和时间。认知写作是平时多阅读多累积养文气,写作时聚精会神,气盛如河流,写作便如行船,一气呵成。如何更懂认知写作?2016 年 12 月,我开始主题阅读认知科学家司马贺,用时 7 个月把与司马贺相关的传记、专著、演讲稿和论文等都看了一遍,并写下读书笔记(具体见豆列 http://t.cn/R9sYHmu)。 2017 年 8 月下旬,我开启了「三十天读论文计划」,本意是想一边写论文卡片,一边形成对认知写作更深刻的理解,但没想到一读就是 50+ 天,收获超预期,时间限度也超预期。抵达人迹罕至的知识流淌之地,这种感觉真好。

卡片写作符合最小行动。每天至少写一张卡片,简单可重复,日练增益,是刻意练习。写作很复杂,包括搜索、阅读、构思、成文、修改、发表等过程,但如果使用最小行动思维思考,所有的事情都是同一件事,因为最小行动必然是所有行动的最小公约数。以学习为例,如果用最小行动来理解学习,你不能把学习割裂成阅读、写卡片、分享、实践等各个环节,如果把事情分割成为不同阶段,就做不对,做不好。阅读与写卡片是同一件事,阅读就是写卡片,如果没有输出自己的思考形成卡片,阅读徒劳无功;写卡片与分享是同一件事,写卡片就是分享,卡片如果不做分享,卡片之精髓尽可丧失;分享与实践是同一件事,分享促成实践,实践倒逼分享。卡片写作是最小行动,所有的最小行动都是同一件事。

> 插入一堆纸质卡片

卡片写作充满黑客精神。黑客写代码从来都不是一写到尾,他们会先写一小块试运行,运行成功才保存到代码库中,下次遇见问题,再调出代码块,或整块复用,或修改升级,快速解决问题。卡片写作就像是给自己积累一块块可运行的代码块,每一张卡片都是一个鲜活的证据、一个精炼的观点、一次严密的论证、一个感人的故事……每次主题写作只需把相关卡片抽出,按逻辑组合,按感情编排,如此操作,写作就像编程般爽利。黑客说「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 」写作者遇见写作者,无须寒暄,直接看彼此博客积累的卡片,写作者勉励写作者,无须多言,直接说「少废话,多写卡片」。司马贺在《人类的认知》中提到,成为高手至少需要积累 50000 个知识组块。对于黑客,那是 50000 个代码块,对于写作者,那是 50000 张卡片。

卡片写作构建写作清单。写作清单是提高写作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没有之一。一流的创作者从不依赖外部评价体系。写作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人的评价与建议,张爱玲不是别人评价出来的,钱锺书也不是别人评价出来的。你需要自己制定规则,建立自己的写作清单。卡片写作不是摘抄,而是鼓励写出自己的感想、印象、联系、思考。将所见所得化为己用。多大的摘抄,都是别人,多小的卡片,都是自己的。卡片便是构建你成为有思想有灵魂之人的血肉。

到现在,我还在每日练习千字文,但写作之认知已不同往日,感谢我的写作教练阳老师。

相关链接

ChangeLog


笨方法实验室: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