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7 发布
笨方法学习周报是我使用笨方法学习的卡片汇总,笨方法四词概之「坚毅、认真、科学、模仿」,平日逐条首发「笨方法学写作」知识星球,每周汇总部分在此,欢迎订阅。
P.S.文中附有链接,戳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我读叔本华不多,但不要骗我——叔本华大概是不会用《孤独读书术》这个名字写书,于是,我读过之后才发现这本书是叔本华论读书的片段集合。
普通人遇见叔本华的长篇大论多会躲闪,就像我,选中这一本书纯是因为「叔本华竟然写过一本论读书的书,竟然还如此单薄,我可以读大师了,我读过大师的一本了」的窃喜感。
奇怪的是,我读过这本书,收获最大的竟然不是读书的启发,而是叔本华对人生见解:穷人与富人的价值观。
摘引如下:
「普通市民所引以为绝望或陷入穷困境地的事情,在达官显要眼中看来,简直是微不足道的琐碎小事,认为只要他们花九牛一毛的助力便可排除解决,因此,这类事情根本不能使他们感动。反之,权高势重的人所遭遇的不幸,外来的力量难以救助,则真的是穷途末路,故事的主角就真的绝对的可悲了。即使位高如国王,也只能以自己的权力来救自己,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再者,爬得高跌得重,而普通百姓不会爬到那种高度。」
真相就是如此直白,穷人的穷永远是问题,富人永远以为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算大问题,穷人的小问题自然无须在意,所以他们不会因常见穷人而恻隐,但一旦富人遇见了大问题,绝不是他自己可以解决的,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富人,绝对是少数。
上周在豆瓣又收到一个付费节目的解读邀请,我的回复是:
「不好意思哇~之前尝试接受过解读书的邀请,但因为个人工作问题无法投入时间兼顾,只好作罢。P.S. 谢谢邀请。」
更深层的原因是:读书是我兴趣使然的事情,制定有自己的读书计划,而且自己也有输出的知识产品,若因耗费不少心力去做别人的知识产品,去迎合机构或知识付费者的喜爱去读书,得不偿失。再加上我自己读过那些「受市场认可」的解读书稿,浅薄而偏颇,实在不想这里面的作者有自己的名字,还是算了罢。
开始向团队践行《联盟》文化,找来团队成员开始一对一的谈话,逐一建立彼此的联盟合约——在你属于这个团队期间,你能为组织带来什么,组织能为你带来什么,彼此需求达到平衡才是理想的联盟。
如果成员的兴趣在其他领域,组织也不能为成员提供成长机会,那么联盟关系就不会稳固。创始团队一定要及早谈话发现彼此需求,确保每个成员个个都是价值观一致,且能独当一面的精兵强将,留着不合适的人在组织就像留着一颗定时炸弹,要忍痛去除,下次你就会记得宁缺毋滥。
直到现在,我依然无法在公众号专注看完一篇超过 5000 字的文章,但却能在「多看」上轻松读完一本 200+ 页的书。
这大概是我多年前喜欢阅读博客造成的,我总认为博客更能让我进入作者的大脑中窥视一切,不是胡乱地读,不是别人推什么给你就去读什么,而是你能自己去探寻,去发现,这往往能给我带来惊喜。
相比之下,公众号中无尽的信息流让我无奈,博客中能一眼到底的目录让我安心。阅读博客就像是阅读书籍,我知道写博客的人不在乎日更,他们相信关心好内容的人始终能找到好内容,不管它是否日更,只有那些害怕丢失焦点的人才会想方设法去关注碎片。
许多人写出的文案多是类似「市面少见」、「耗时二年打磨」、「系统全面」……这样填公式般的自嗨型文案,殊不知有人已经帮你写好了一套管用的文案,你却视而不见,这个人就是你的用户。
用户使用过你产品,如果觉得好,他们会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你产品的优点,他们是普通人,他们才能写出让普通人能够理解的东西,他们的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容易传播,他们的评价才是你写文案的最优参考对象,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用户,他们说出的话代表用户的使用情景,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一旦你明白这一点,你就想方设法收集用户对你产品的评价,在社交媒体上花时间装整理提到的你公司、产品的有关内容,持续关注人们对产品发布的看法,更新你们的文案,收藏你将来有可能用得上的描述文案,并从中找出他们所说的和你写的内容差异。
一句话总结以上:如果你现在想提升你的文案写作技能,请首先使用你的用户已经说过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