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4 发布
有人以为,《资治通鉴》是大部头,全书几乎是历史小故事,像这种书,写读书卡片应该不好写。
我曾在《卡片写作九原则》中提到:转换胜于复制、生产胜于管理。
读任何书,简单的摘抄很容易忘记,当你写的卡片与其他卡片产生连接,且连接越多时,知识存储就牢固,就像是 Google 搜索的 PR 算法一样,自己引用自己的卡片次数越多,权重自然就越高。所以,在写卡片的时候一定要奔着引用次数去写——不仅是自己引用,而且要别人引用。
再回到读书卡片如何写这个议题上,读书卡片不是简单摘抄,是书中前后文联系的自我理解,是个人知识储备相关卡片的连接,是对前人总结理解的批判性接纳。
以下是我读《资治通鉴》汉纪中关于李广的读书卡片,供大家参考。
李广是否真的难封?
是的。
汉武帝自以雄才大略,亟需开拓疆土,建功立业,李广是上两任代皇帝留下的老将,当时已经六十多岁。
前两任皇帝对付匈奴政策以防守为主,但到了汉武帝时代,皇帝不需要防守型人才,他需要年轻进取型的人才。
汉武帝时代,防守无功,出战失败无功,即使李广能「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不能封侯。
刚好,卫青与霍去病小荷才露尖尖角,年轻优秀勇敢,每每出战都能够大败匈奴,攻城略地,同时他们又是皇帝亲戚,肥水不流外人田,亲戚们能干活,皇帝自然敢名正言顺地让他们去揽功劳。
《资治通鉴》说:「是时,诸宿将所将士、马、兵皆不如票骑,票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而诸宿将常留落不偶……」
意思是,老将们的兵马都不如卫青,卫青选出精兵强马,出兵远征屡获奇功,从来没有被围困过,而老将们往往都跟不上卫青……
某次出兵匈奴,汉武帝不想让李广出战,一是担心李广因年纪太大,怕他与匈奴单于对战会抓不住他,二是有卫青、霍去病在,想让他们去立大功,但李广这个犟脾气,坚持要出战,汉武帝不得不让他随卫青、霍去病出战。估计此时卫青、霍去病、汉武帝对李广的态度都不怎么好。(此处可引申情商不高,事业处处受阻的论点。)
出战后,卫青运气出奇地好,屡屡孤军深入都能斩杀匈奴建功,而李广呢?被卫青派去侧路,常说自己征战匈奴多年的他,竟在行军途中迷路?!等到卫青都打完仗,班师回朝他才跟上来……李广害怕兴师问罪,竟然自杀了。
试想你是汉武帝,让李广封侯,始终差点意思。
至于「李广难封」为何那么出名?
其中有司马迁的原因。
司马迁因为李陵抱不平而遭受宫刑,自然文章都向着李陵,而李陵是李广的长孙,李陵是悲剧,李广也是悲剧,司马迁一想自己也悲剧,悲从中来,更加重笔墨渲染。
但事实真相是怎样的呢?
南宋黄震在《黄氏日抄》中说:「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