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吃狗不理包子——天津之行

发布

在天津短短地停留了三天,看到了一个与我脑海不一样的天津。有些城市就是这样,她的著名景点在你脑海中魂牵梦绕,但当你去到之后,你会发觉那些城市标签经过杀猪刀的千刀万剐已经千疮百孔,这些人工严重雕琢过的风景来到你的眼中,只会在你留下「也不过如此」感觉,不过,如果你有心,或者你有运气,你也可以看见一个不一样的城市。

##狗不理

没有去过天津的人认为狗不理就是天津人争抢的早餐,我曾经不止一次幻想过这样的一幅场景:早上天津人早早地来到狗不理包子铺前面排队,此时,狗不理包子铺前的蒸笼已经堆高过人头,排着队人很多都是一袋子一袋子的买回去吃,包子一蒸好,包子就瞬间被抢光。

然而,去过天津之后才发现天津人根本不吃狗不理包子,纵使它是天津的城市名片,纵使它是在天津发家的。

狗不理包子似乎已经不属于天津。

现在看看狗不理包子的典故,狗不理包子之所以叫「狗不理」包子,有以下的故事:

由于当时德聚号的包子色香味形具佳,生意十分兴隆,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因此,很多顾客都戏称他为「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狗不理」便因此得名,而他所经营的包子也被称作「狗不理包子」。

通过以上的故事,兴许也可以知道狗不理创始人的性格,狗不理专注于物多过于人,工于物而不在乎情。前期的狗不理是因为创始人的专注,中期的传播是因为天津人的口碑,后期的名气因慈禧打响。

而发展至今,这种因人因物而名声鹊起的食品渐渐地因人因物在本地得不到旧时的口碑,我们也可以似乎从身边找到类似故事。

左门口卖云吞的做得很好吃,渐渐地有名气了,客似云来,总有一天,老板发现要扩大经营了,于是将店铺重新装修,门面扩大,但是来得人却不如以前多了,渐渐地,人更加少了,问问那些老顾客,老顾客总说不上原因,只能说云吞变味了,不如以前好吃了,老板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来的都是慕名而来的人在吃,这些人也不觉得云吞好吃,只是觉得慕名而来,不吃对不住自己,老板现在就是在吃名气的老本了。

好吧,说到这里,我必须说一个事实了,我去过天津,进过狗不理包子铺,但是没有吃过狗不理的包子,但是我对没有吃过狗不理包子这件事并没有半点的后悔。

第一,你妹的,狗不理包子太贵,一笼八只的包子居然要四十块,这不是店大欺客不?况且,我以为狗不理包子铺仅仅是卖包子的,但是它现在居然是做菜的,这些菜比市场上的菜没有什么不同,普通的拍青瓜、木须炒肉、番茄炒蛋等,价格比市场上的还贵。一种本来由底层发展起来的食品硬要爬上去高层的货架中去,在价格上的提高仅仅是不够了,它还要做到这个价位相对应的质量,明显的,狗不理

第二、去任何一个城市,我想要体验的是城市的风貌,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如果你慕名去到一个城市,当然是想去到最贴近当地人生活的地方中去。

如果你问天津人,「你吃不吃狗不理包子?」

他们会说,「不吃。」

「为啥不吃?」

「不好吃,以前的包子好吃,现在的包子变味了,不好吃,现在都是像你们的游客去,咱们不去吃了。」

「那你们现在吃什么?」

「我们吃煎饼果子。」

如果天津人都不去吃狗不理包子,那去体验狗不理包子的兴致就大大的减少了。

无论是不是在天津,我总觉得在街边很多人吃的早餐档吃到的早餐才是最好吃的早餐,简单的装修,或者根本就没有装修,有人排起队,在老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那里冒起的热气,听见那里热热闹闹的人群在说「老板,来两份,在这吃」,「老板,加蛋,打包」……我觉得,这样的早餐才是好吃的早餐。

在天津,能制造出这种场景的早餐只有煎饼果子。

(题图:天津瓷房子中小马,里面是石刻文物,外面是贴有由天津海捞起的碎片,由张远志设计制作,他喜欢用瓷片贴东西,除了贴小马,还贴了一栋房子,这栋房子在天津张学良旧居附近,叫做「China House」)

###【一期一会】

煎饼果子里面是没有水果的。


笨方法实验室: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