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读名家的文章会有一种好处:你在读其专业文章的时候也会感觉到他在非专业领域的专业和认真,就好比看到一滴墨水滴进了水里,能感受到知识的脉络在大脑中丝丝缕缕在蔓延。
譬如费先生在论述第一章《乡土本色》时就说到了「学习」的含义。
费先生说: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我在网上搜这一段话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乡土本色》的某段章节居然被用作2013年湖北高考的阅读理解题目,我想,这样的文章放在高三时候读,大概会被学生认为之枯燥乏味的吧,可是制作考卷的人会认为这样的文章才能体现文学与科学的高度,毕竟这已经是费先生写出的比较不那么专业的文章了,可是这些人丝毫没有感受到读者的感受,这种强加的品味可能会适得其反,就像我们一开始接触《论语》一样。
论语的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从小到大,我们就知道学习就是读书做作业,哪里知道学习的真正就是什么意思,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翻译成这样:经常学习和复习,那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而费先生的解释却不一样:「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想来,我们小时候哪有学习的乐趣?那都是学习的苦恼和厌倦,长大了还巴不得一辈子不读书呢,还熟悉,还做亲密朋友?!孔子那句话老话是正确的,不过被人解读错误,引来无数的误会,就像我,直到现在也不喜欢孔子。
幸好,中学时代的教育并没有延续到大学,这点我也比较庆幸,现在读书多了一点,我也能渐渐体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乐趣,现在才看到费先生的书,也不算晚。
除了在《乡土本色》论述到学习之外,费先生还在《再论文字下乡》里面再次说到了「学习」。
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
以前我在博客写过三篇关于学习的文章,和费先生的观点也有相似之处。
(1)何为高段位的学习者?
http://cnfeat.com/2014/05/04/2014-05-04-what-learner/
(2)什么是知识的结构与解码?
http://cnfeat.com/2014/05/05/2014-05-05-analysis-knowledge/
(3)为什么练习在学习中那么重要?
http://cnfeat.com/2014/05/10/2014-05-10-practice-important/
总而言之,学习就是不断进化递归的过程,学习的程度不同,人的行走远近就有相差,人与动物或人与其他人的区别也在于此。
如果你从此文得到收获,请订阅微信公众号「cnfeat」,你一定会获得更多。
(题图:DEWS & DEWS by Yudy Sauw)
点击「阅读原文」看《为什么练习在学习中那么重要?》
【一期一会】
黄胸织布鸟(Baya weavers)为文鸟科织布鸟属的鸟类,它们往往把精致的吊巢建在棕榈树或槐树上以及水体上面,食肉动物难达到的高度,它们的巢穴往往很难被发现。这种鸟不愧大自然优秀织工的称号。
——加藤叔